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图书馆征文

时间:2025-05-18 08:20:12
图书馆征文[此文共6948字]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比赛要求

——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之一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比赛

图书馆联合学院团委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比赛。

要求征文紧扣“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主题,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内容积极向上、观点鲜明、结合实际、语言流畅、生动感人,篇幅在2000字以内,严禁从网上抄袭,一经发现,除取消参赛资格外,将通报相关院系。正文必须四号宋体,1.5倍行距,征文时间自4月15日起至5月23日止,来稿不退,投稿者自留原件。

此次征文比赛,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读书日”并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加强读书学习的交流。

届时将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对应征作品进行评奖,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颁发获奖证书和纪念品。并依据参赛作品数量和质量,评选优秀组织奖一名,颁发获奖证书和纪念品。

一等奖:价值400元左右的名著

二等奖:价值200元左右的名著

三等奖:价值100元左右的名著

图 书 馆

2014年4月15日

第二篇:图书馆征文

商院图书馆——我永恒的爱

记得大一刚入学,走进我梦寐已久的大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门口墙上“图书馆”三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此时,我已经在心底对图书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刚开学的几天,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并不是很了解,加上学院又没开课,因此,图书馆成了我每日必去之地。我每日在二楼东面的期刊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读着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不时做着笔记。它不仅成了我打发无聊时间的好去处,而且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获得了无限的精神食粮。

有一天,我们的代理班长张华涛对我说,“小强,你不是想做兼职吗,图书馆有份工作你想做吗?”我高兴地说:“什么工作啊,求之不得呢!”他说:“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第二天,我怀着崇敬、激动的心情来到图书馆报了名,并被分配到四楼东书库整理图书。很快我就学会了在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并在课余时间来图书馆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了起来。在空闲之余,我也喜欢拿出本书来趴在书桌上读。就这样,我在图书馆一边工作,一边读着自己喜欢的书籍。有时,同学们向我提出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如四大名著在什么位置啊,军事类书籍在哪里啊,韩寒的小说在哪啊等等,我都一一耐心解答。还有的同学不会使用借书板或将书随便放错位置,我都一一给予纠正。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与工作,使我成了四楼东书库的万事通。很多同学一遇到麻烦事就找我,由于次数多了,我也因此获得了很多同学的信任,并和他们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就是在工作之余,我在图书馆看完了《朝鲜战争内幕全公开》一书,使我对彭老总的军事天赋和志愿军的英勇无畏产生了由衷的景仰。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惧敌人的飞机大炮,不畏严寒酷暑,不畏九死一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书写了当代战争史上的神话,他们不愧为当时“最可爱的人”!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之处就是中国人民保家卫国,

视死如归的精神和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国,确实令人震撼。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紧接着,我又借阅了《彭德怀大传》上、下两册回教室阅读完。读到下册最后彭老总的悲剧性离世,我的双眼被泪水打湿了好几次。毛主席建国的丰功伟绩,彭老总的赫赫战功,到最后两块“石头”的激烈碰撞,使我郁结于心的痛楚难以释怀。当读到邓小平为彭德怀平反的追到词时,当读到彭老总一心要在大西北“将功补过”时,当读到十万红卫兵在广场上将彭德怀打的头破血流时,当读到林彪、江青对彭德怀进行人格污蔑时,当读到彭德怀死后被改名“王川”(流亡到四川)时,当读到彭德怀一死,他十年前在家乡亲手栽的树也突然枯死时,当读到邓小平为彭德怀平反后那棵大树又奇迹般长出新芽时——我的心在滴血!我对这位“党、政、军内头号正直的人物”(陈赓语)不仅充满了敬佩,更超出了景仰,更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悲鸣!

有以上两本书做基垫,我对图书馆的依存度更加提高了。我又相继借阅了《福尔摩斯》、《上市公司》、《民间股神》、《狼图腾》等著作和有关俞洪敏、马云等人的故事和经典语录的书,同样使我受益匪浅。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大一上学期结束了。我也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图书馆。下学期一开始,我本打算继续留在图书馆工作,但由于课忙,空课时间比上学期少了两节。那天,当我拿着空课表来到熟悉的四楼东书库时,我看到了张老师为难的表情,我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说:“老师,我们这学期忙,空课时间少,我以后就不来了吧。”老师也苦笑着,说:“那······行,你下学期再来吧!不过,这里全是刚收的新同学,对这里的工作都不熟悉,你先教会了他们再走吧。”我说行,没问题。经过一周的培训,新同学也基本上都熟悉了图书馆的工作,我很安慰,我也该成功“内退”了。最后走的那天,我签上到,就默默地离开了,离开了我熟悉的社科库,离开了我亲爱的图书馆老师,我也分明感觉到眼里有种东西在打转,既是遗憾的,又是高兴的。因为我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他们会比我做得更好。

现在,我已经报了山大的自考,更没有时间去图书馆工作了。只是偶尔去书库看看书,图书馆自习室成了我学习、看书的好去处。使我慰藉的是,我仅仅失去了为同学们服务的机会,但我没有离开心爱的图书馆。

学校的图书馆啊,我汲取了你的知识,你给予了我能量,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走向成功。你陪伴我大学三年,而我将感激你一辈子!

商院图书馆,你是我永恒的爱!

第三篇:图书馆征文

图书馆那些事

来到图书馆,有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了吧。一直很喜欢在图书馆里捧着本书,然后阳光打在身上的感觉。以前一直是以图书馆里的“过客”的身份在图书馆里来来去去。现在终于成为了图书馆的“守护者”,如果可以这样称赞自己的话。虽然在图书馆里呆的时间尚浅,但就算是这短短的时间也给了我颇多的感受。

一、 图书馆给我的······

能进图书馆做一名流通部的成员似乎是命中注定。还记得去年十一月份同学介绍,报名了图书馆的社会实践。经过了培训,等待今年开学的通知。开学之后,与我同期的一些同学接到了入职前培训的通知。而我没有收到。当时心里是有一些忐忑的,害怕就这样与梦寐以求的图书馆工作擦肩而过。但是还是按照年前老师的吩咐,开学两周后到图书馆报到。想想那时真是幸运,去的那天老师说,今年能进图书馆实践的同学刚好缺两个人,于是我幸运的加入了。就这样,开会、分组,我进入了第四书库,开始了我的图书馆社会实践之旅。

我永远忘不了,当自己把第一本书找到位置,上架时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就好似是帮助一 ……此处隐藏1780个字……到升华。这里可以让一个烦躁不安的你瞬间变得安静温顺,安静地去沉思去思索;可以让迷茫的你找到拨开云雾的灯塔;可以抚慰那受伤得支离破碎的心灵。在偌大的图书馆收藏了太多的书籍,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站在这片茫茫书海中,你会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自然而然,图书馆在我的视野下也越变得神秘莫测,有时好奇心随之而来,顺手拈来一本,不自觉地又沉浸在其中了。有时也会假设一下,这里究竟有多少本书呢?神秘的基地,神秘的理想之地,或许就是我喜爱图书馆的原因之一吧。

图书馆对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她给予我们的除了博大高深的知识之外,还有不一样的享受。当梦想在某一天猝然破灭,美丽的泡影也渐渐自我破灭。才慢慢懂得,梦想始终是梦想,再怎么的豪情万丈也有支离破碎的一刻。感到空虚失去动力的我,图书馆便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我理想的精神归宿和心灵驿站。在这里,我重拾回迷失的自我,重新找回那属于自己的充实与快乐。有人说: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请记住你所拥有的,好好地去利用图书馆,好好地去沉思,去思索。时常看着太阳轮回往复,我是心便随其而动,我想到夸父追日,孩童时读的“与时间赛跑”,明白了生命在于生生不息,不断的前进。闲暇之际,端上一杯淡淡的香茗,依偎在栏杆与天地融为一体,或静坐书桌前看窗外微风吹动绿叶,时而浅尝小口,来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我的心中,图书馆应该是一个静谧的地方。古语有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其实,并不需要表面的奢华,静谧的图书馆己足够了。陶渊明曾说: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寻求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而祥和的世外桃源,可修身养性,也可涵蓄品德。在喧嚣的校园里,图书馆成了我们放松紧张的学习的一个好去处,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地想着,念着。

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我依然坐在图书馆的一隅,细细地品味着,思考着?

第五篇:我与图书馆征文11

我与图书馆

我与图书馆,当看到这个题目时,想了很久,在我的心里或是生命里,图书馆究竟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

高中时,所读的学校才有图书馆,而且它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因为它只是占了学校行政楼的一层而已。图书馆设在行政楼的四楼,一间小小的藏书室开着一个借书的窗口,外加一个阅览室,这就是图书馆的全部。

那时的借书卡是一张简单的硬纸卡片。在上面填上自己的名字和班级,由教务处盖个章交五块钱的押金就可以借书。藏书室不允许学生入内,厚厚的窗帘将里面遮的严严实实。从借书口往里瞅,只能看到一张摆着一台过时电脑的木桌和坐在电脑前的不苟言笑的图书管理员。

藏书室的图书书名被打印出来贴在借书窗口旁的墙壁上,借书人可以在上面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借书的程序也挺简单,在借书窗口前领一张借书单填好,交给里面的管理人员,就可以静静的等管理人员将书给你找出来。藏书室的书籍不多,新书更是很少见,所以经常会出现借不到书的情况。

高二刚分文理科那会,我三天两头的跑图书馆借大部头看。捧着那一本本厚厚的书,心里有种莫名的踏实。《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名著都是在那个时候看完的。借书卡每次都只能借

一本书,所以那时候,我总是想着各种办法骗哥的图书卡去借书。

从四楼楼梯口到借书窗口有十余步的距离,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图书馆都有种阴森感,晚上去借书走那十余步时总是会有点小恐惧。脚步越走越轻,心跳越走越急。所幸,藏书室的隔壁就是阅览室,而那儿晚上十点前都是亮着灯的。

阅览室很大很明亮,但里面的杂志不多,更新也不频繁,所以去的人比较少。但不知为什么,我总习惯性的往那跑。去那一般看的是《读者》或是《青年文摘》之类,报纸偶尔翻翻,那时候还没有关注时政的习惯。

高一、高二的周六周日一般都会泡在那。习惯性的坐靠窗的倒数第二个座位。窗外有一棵很大的泡桐树,约五层楼高。每到春末和秋初都会开硕大而精致的白花。夏天,阳光透过树荫照进来,阅览室的木桌上会有摇动的斑驳的阴影。和着蝉鸣,岁月在温热的日光里越发静好,甚至可以听到时光静静流淌的声音。

乏了的时候,会偶尔抬头看看玻璃外的天空。高中所在的那个城镇,秋天的天蓝的特别深邃。站在泡桐树下,仰头看被层层的枝丫裁减的零零碎碎的天空,眩晕的同时会有种来自骨髓的悲凉感。太纯粹的蓝,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会让人莫名的想哭。

图书馆的后面是一排很高的树,至于是白杨还是樟树我至今都没有弄清。有一段时间,特别痴迷于那一排树,站在四五楼的转角口,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

刚进入高三那会,每天下午吃过晚饭之后会习惯性的爬上行政

楼,在阅览室那个自己定义的专属位置上坐一会。那时的我一般都不是去看书,只是想静静的坐一会,看着白色的天花板,看着窗外那一棵活波乱跳的泡桐,看着或多或少安静看书的学弟学妹发会呆。然后再回到教室那张堆满了各类习题集的桌子旁。大学之后很多个晚上,那个阅览室,那个座位,那棵泡桐都会反复的出现在自己的梦里。

随着高考来临,去阅览室的次数越来越少,直至有一天,我突然记不起我上一次去那是什么时候,甚至记不起图书卡到底是压在哪本习题集下。高考结束后,我翻箱倒柜终于找到那张图书卡,上面已经陌生的书名,记录了曾经安静的青春,但是那些日子已渐行渐远。

大学之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于是开始痴迷徘徊于一排排书架间。没有为借哪本具体的书籍而穿梭其中,只是喜欢手尖拂过那一排排书的感觉。或许在大学四年里,有些书我将永远不会去翻阅,但是它们的存在已经让我很快乐。

老实说,我很少在图书馆自习或是看书。或许是个人习惯,我更偏向于在教室学习或是阅读。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会不知觉的走上图书馆。有些人就像一块玉,在夜里静静的发着光,而这和其他人无关。如果赋予图书馆以生命力,我想他就是一个像玉一样的人,静静的在那,让人不知觉的为它驻足。

当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的时候,就会放下所有的事情,背着书包走进图书馆,在四楼阅览室的某个角落里,看着那些书静静的发会呆,让自己独自待会儿。很享受在图书馆发呆的感觉,你可以什么都不想,放空自己,看着那一排排书,彼此静静的守候。那时候,它们不再是一本本书,而是陪你寂寞的精灵。在图书馆,内心是安宁的。玻璃外

世间的纷扰此刻都与自己无关。

想起高中时候的阅览室。或许那个阅览室,就是现在的图书馆,都是让我心静的地方。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心里都有一个人、一个地方作为灵魂的栖息地,或许不经常去那儿,但它就存在那,永远的存在那儿。

如果高中我没有发现那间阅览室,大学我没有痴迷于图书馆心灵小憩的感觉,我想我的生命里会出现另一个地方,和图书馆一样,它们纯粹而美好。

感激上天让我遇到并选择将它们作为自己的灵魂休息驿站。或许这就是我要找的答案。

小编推荐其他精彩文章:

我与图书馆征文19

我心目中的图书馆”征文

我与图书馆征文2

我与图书馆征文1

“我与图书馆”征文作品

《图书馆征文[此文共694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文秘课堂网 www.youdianweidao.com 版权所有